首页 > 
【热点讨论】宜昌秭归叛逆期孩子训练营好不好咋办
时间:2024-06-14 01:36:02来源:地方日报

家长很多的焦虑,其实源自于我们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们心底怀疑孩子是否可以做好。很多时候,是我们把焦虑投射给孩子,引发了孩子的焦虑。很多时候,因为所在社区没有幼儿园,所以很多家长们不得已把孩子送去离家很远的幼儿园上学,这样给家长们接送孩子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家长在孩子上学以后,都希望孩子在班上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把孩子带好。不少家长平常也会找机会跟老师沟通,询问老师孩子的情况。

1.于是,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经常是,周末比上学还累:早上六点就叫醒孩子,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让孩子在车上补觉。当睡眼朦胧的孩子走进上课点,父母则在车里等待。

2.与此同时,李某还在继续不断问她要钱,而且说辞都是,“明天、下周、很快、保证解决”,马翠竟也不断的给钱,自己积蓄给完了,就去娘家朋友处借钱继续给,同时还和李某保持着亲密关系,她总以为孩子的上学梦很快就能实现。

3.我觉得这也是忽视孩子的体现,当儿子不愿意去上学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心理学家阿德勒在着作《孩子人格形成及培养》里提出:当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去学校、早上起床拖拉、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总是忘带课本等厌学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孩子在学校遭遇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是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是否被老师批评,甚至遭遇了校园暴力等,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逼迫孩子去上学。

4.刘炯,是正面管教讲师,本身也是一位家长。对此她表示,在这期间家长必须有正确的认识,才会产生正确的引导。比如,孩子们肯定会有不愿开学的想,但是家长不能将此与""不愿学习""挂钩,而应该认识到这只是一个人不愿从一种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的正常反应,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家长可采用共情方,引导孩子重新建立作息规律。又如,孩子居家久了,与同学之间关系生疏,感觉难以融入集体,家长更是不能给孩子贴上不合群、孤僻的标签,而是应该提前带孩子接触同学,一起玩耍,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

5.有部分孩子玩心比较大,除了课堂上会读书以外,其他时间都不愿读书,甚至超出了老师布置的内容都不愿去看。这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懒惰心理,家长要注意。

第四,做好转学衔接,约84%的自闭症儿童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生活环境及规矩的突然改变会促使焦虑的出现或加重原有焦虑症状,家长可提前带领孩子到即将转入的学校参观,认识新环境及新同学,也可以向孩子以图片的形式讲解新学校的规矩及流程,使孩子在视觉上逐渐适应;在适应新环境同时,不要过度的纠正孩子的刻板行为,因刻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焦虑的感觉,使孩子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不至于有太大的情绪问题或过激的行为。

家长因找不到合适的房子而苦恼,孩子上学路上担心他们的安全,有时去学校路途却又太远而不方便,孩子放学回家的路程都可以让孩子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心疼孩子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很多烦恼。

赵妈妈的孩子读初三,2个月前因为心情不好就去医院看病,没想到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医生当时建议赵妈妈考虑让孩子休学甚至入院治疗。但住院赵妈妈觉得有点接受不了,医生就先给开了抗抑郁药吃着,而且也说服孩子先坚持上学了,每周大概能上学3天。

孩子上学之前,我对学校的概念还停留在90年代我上学的时候——一年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校表现;作业是学生做,完成情况自己负责,做不完的学生挨老师训;需要交钱的时候找父母,开家长会的时候找父母,其他时间各忙各的。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版权所有